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三十八章(1/4)

作者:水叶子
第三十八章

时令已是暮春,阵阵热风熏得长安欲醉,再加之刚刚过往的牡丹节二旬日狂欢,直耗尽了京师达官百姓们的所有精力,纵然有一二未能尽兴者尚自在长安四处流连,寻找那晚开的娇花,但一股淡淡的坐看春回的闲愁已不可遏制的弥漫于大唐帝京。

也正是在这样狂欢过后慵懒的日子里,贞元五年的科举之期悄然到来,自大唐新任礼部侍郎崔破到任,在发布了一系列科试变更的同时,延续近百年的科举时间也就此变更,转为了冷热合适的暮春时节,虽则此中变更不免为那些家居僻远、与长安关山之远的士子们带来了很多不便,但单单作为测验而言,却实在是一个可避冷热的的佳期。

也由于今科是旧法取试的最后一次,是以前来应试的举子们教之以往更多了近三成,所幸前时礼部于兴庆坊建造的新考棚足够大,才算勉力将其安置下来。

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凌晨,处在一年最好时节的长安真个是柳絮轻飞、花香满城。如此美好的日子,也让走出平安客栈的河阳十七岁乡贡生韩愈精力一振,紧了紧右手握着的考篮,再长吁了一口吻后,他才抬腿动步牢牢追随学兄安愚向兴庆坊行往。

“愈弟,近日揣摩前进士们的试举文章,可有什么心得?”,边迈步前行,安愚边微微侧身向韩愈问道。

闻言,韩愈沉吟片刻才困惑不解道:“近日承学兄教导,弟也曾遍阅先辈们的试举之作,然则时至本日还是有一事不明,还看学兄能为我解惑。”

“噢!你且说来”,微微一笑,安愚脚下半点不停,随口问道,但看他面上表情,竟似是知道这位学弟要问什么一般。

调剂了脚下的步子,再靠近学兄几分后,韩愈方才启言道:“以弟之所观,这应制之作中佳构尽少,便是历年状元郎们的试举诗也多是平庸无奇的紧。花样翻新处,也不过是用韵工切些、炼字更为高深些。若论内容,实少有可取之处!今科主考崔侍郎大人如此,便是天宝间高侯爷的应试之作亦是如此,以此二人之才,此事委实令人难解?”,看来这个问题早已困惑韩愈许久,是以此时这问话之时,眉眼间难免就带上了厚重的困惑之意。

闻言,安愚蠢嘴角扯出一丝淡淡的苦笑,停的片刻后,才听他答道:“这有何难解处!学弟尚幼,不知这试举之作自是别有规程。似高侯爷善写边关雄壮之景、崔侍郎爱好是非句作,此辈人物若是平日随便为之,发于心而应于景,以擅长之法写心仪之物,自然是佳构多有,然则一旦上了试场,拿到那‘命韵’试题,不免多方牵制,那里更能自由挥洒,又如何写出尽妙好诗,此其一;其二,也正是我欲诫之学弟者,这一进试场、便关乎毕生前途,实在是放荡不得,纵然你有十分才干、百分洞见,这讽喻当世之作,那也是万万写不得的。‘诗可以讽’固然是圣人教导,但在试场上实在是实在当不得真的,否则一科落第是小,怕只怕立此照凭之后,今生仕宦无看,不免就贻误毕生了。高侯爷侠肝义胆、崔侍郎勇于任事,到了科场也不免低头,愈弟实不能不郑重从事!多在炼字锻句高低工夫,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颂圣文章才是正经,纵然今科不中,以愈弟年纪,将来尚是大有可为;若一旦言辞出格,只怕是今生科举无看,此点愈弟定需慎之又慎。”

见自己这一番语重心长的劝告似乎收效并不明显,安愚心下又是一叹,这位学弟天资聪慧,更难得的是毅力过人,是以学业一日千里,当此之时,两人年纪虽有十余年之悬殊,但若能课业及经义辩难,自己实在是不如他的,然而也正是因着如此,自己这位学弟不免自视极高,而那学业上的毅力也化为对自己观点的过火保持,这孤傲的倔强一旦上了朝廷科举试场……想到这里,安化智再看看身侧韩愈那倔强的眉眼,一阵浓浓的担心不免又涌上心头。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